至於簽派員的下一步:就是如何選擇A點到B點的航路了。
如何選呢:有個準則是:安全第一、乘客舒適其次,費用第三。因為航空界向來有個格言是:植基最大的安全於最小的成本。
由於準則的第一項是選擇一條安全的航路,因此天氣就變成主要考量。
至於第二項考量,則是與航管系統(ATC)配合,無論起降,由ATC事先規畫的航路通稱做SIDS(標準儀器離場程序)和STARS(標準進場程序)。想像一下,它們是上下空中高速公路的交流道。每個航空公司駕駛平常就會攜帶印有這些航路的航路圖在身上。
每架飛機要飛離機場時,都得遵守SIDS的規定,一個機場的離場程序,通常都有八到十種,取決於這座機場的大小。這樣想好了,所有往目的地飛行的班機,起飛後一律依照著羅盤的導引,依個別不同的離場程序飛離。而這些離場走廊,最後都在某個「特定點」結束,然後飛機才進入所謂的航道(空中高速公路)。
至於抵達的航班,則依循STARS進場,有些進場程序,遠從離機場200英里就開始,此時,航管人員就依照他們的順序,安排他們下交流道,指揮班機依序降落。有些進場程序,則是靠著駕駛員的目視判斷進場。另外,如果有一個以上的機場相當靠近時,航管人員這時就得安排特定的速度和穿越高度。通常飛機抵達這個「大門」時,也就是空服人員要開始準備客艙下降程序,這時束緊安全帶的指示燈就會同時亮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